5月9日,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联合宣言》。
今年是单独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周年,明年将迎来三国合作正式启动20周年。此次领导人会议时隔两年半再次召开(上次是2015年11月在韩国首尔召开),可谓恰逢其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日韩合作重回正轨。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宣布,中国将于年内举办第八次领导人会议,愿同日韩一道推动三国合作迈上新台阶。三国合作将迎来大发展新时代。
中日韩合作近20年的发展历程
1999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渊惠三、韩国总统金大中在菲律宾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启动了三方在10+3框架内的合作。次年,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早餐会上决定此后继续在10+3框架内定期举行非正式会晤。
当年三国领导人决定启动中日韩合作,最直接的动机是三国同东盟国家一道合作应对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最根本的目的是建设三国间面向未来和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在各领域务实合作造福三国人民,实现三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维护和促进东北亚、东亚乃至世界的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2008年12月13日,三国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议发表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明确了三国伙伴关系定位,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方向和原则,标志着三国合作正式独立于10+3框架,成为独立的东北亚板块此区域平台和东亚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引擎。
近20年来,三国已经建立了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21个部长级会议及其下设的高官会、工作组会议为支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体系。2011年9月,三国在韩国首尔建立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为三国务实合作、友好交流提供支持。秘书处是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三国合作机制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20年来,三国在投资、人文交流、环境保护、运输和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果,增进了三国人民的福祉。
当前三国合作面临难得的新发展机遇
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一再证明,三国合作不仅顺应了三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要合作的强烈意愿,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世界大势,抓住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当前,中日韩合作正面临较为有利的内外环境,拥有难得的新发展机遇。
一是中日、中韩、日韩三组双边关系逐步回暖和改善。三国间各自的双边关系是三国合作的重要基础。2013年至今,领导人会议未能实现每年定期召开,主要是因为有关双边关系出现重大困难。当前,中日关系迎来缔约40周年的重要契机,李克强总理成功访日,推动双边关系回归正轨。中韩妥善处理了萨德问题,日韩也在慰安妇问题上达成默契。三国都同意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为改善双边关系、加强三国合作而共同努力,这无疑将为三国合作提供新的驱动力。同时,深化合作也有利于三国间各自双边关系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并重回谈判轨道。半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冷战遗产,事关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构成三国合作的重要地区环境。年初以来,半岛南北双方抓住平昌奥运会契机,开启对话进程,举行南北峰会,发表《板门店宣言》。朝美也积极互动,准备召开峰会。半岛问题将重回谈判轨道,构建永久和平机制问题也提上日程。
本次三国领导人会议专门发表《中日韩领导人关于2018年朝鲜半岛南北峰会的联合宣言》,中日两国领导人对南北峰会和韩朝双方致力于半岛无核化和实现半岛永久和平的努力表达了坚定支持和鼓励。三国同意在半岛有关问题上继续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半岛无核化和实现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三是三国抱团取暖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需求上升。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遭遇逆风,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发动全球范围内贸易战,连日韩等盟友也不能幸免。中日韩都是贸易大国,同为制造业大国,同处于东亚产业链和价值链上,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抱团取暖需求上升。
本次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均表达了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的坚定立场,强调三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心,自由、开放、包容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共同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日达成。
四是中国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经过40年发展,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主动扩大进口等新的扩大开放举措。日、韩作为中国主要外资来源国和重要贸易伙伴,未来必将在中国扩大开放过程中进一步获益。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日韩企业自发地参与相关项目合作。韩国政府明确支持将其“新南方”、“新北方”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日本政府去年以来态度也转趋积极,多次表示愿支持日企同中企在沿线国家合作。李克强总理访日期间,两国经济主管部门签署了《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中日韩三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三国合作应在内涵和外延两面用功
中日韩同属东方文明和东亚文化圈,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为世界最重要经济体之一,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均超过20%。三国在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推动世界经济保持开放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在中日韩三国合作即将迈入第三个十年的重要时刻,三国应牢牢把握好中日韩合作的定位,使其真正成为增进三国相互理解,促进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平台、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依托,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抓手。未来,三国应携手努力,夯实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在丰富内涵和拓展外延两方面下足功夫。
在丰富内涵方面,继续夯实现有二十多个合作领域的务实合作,争取不断取得实在成果,重点推动在领域打造三国合作新亮点。
一是拓展绿色发展合作领域,实现三国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日韩企业在此方面拥有天时地利合作优势。本次会议期间,三国领导人指示能源主管部门尽早签署“液化天然气(LNG)合作备忘录”,三方还同意探讨建立能源政策协商机制,共享能源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三国领导人欢迎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框架下取得务实成果,重申推动在空气污染防治、海洋垃圾等领域合作。在循环经济方面,中国已建立了中国河北曹妃甸工业园和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等示范基地,日韩企业可积极参与,使之成为三国绿色发展合作新样板。
二是在数字经济、科技与创新等领域培养合作亮点。科技与商业创新对保持三国经济增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韩国也在推动创造型经济政策,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三国应加强交流对接,探讨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等等领域加强联合研发等合作,推动技术合作、资源开放、信息共享和人员交流。日韩在文化创意方面经验丰富,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三方同属汉字文化圈,可在创意经济领域实现优势互补。
三是推动非传统安全与军事交流,增进三国安全互信。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传染病、自然灾害、核电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是三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迄今三方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不少交流与对话。未来,在推进非传统安全合作继续走深走实的同时,三国应适时将军事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提上议程,可从防务政策对话、青年军官交流等较敏感度较低的项目开始,逐步积累互信与共识,增进三国安全互信。
另一方面,不断拓展中日韩合作外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日韩合作对接。本次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决定探讨和推动以“中日韩+X”模式与亚洲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从实现三国优势互补与亚洲国家现实需求角度看,国际产能、基础设施、国际减贫、灾害管理等领域可以成为“3+X”新合作模式开拓的首选领域。
一是在东南亚、南亚地区开展中日韩国际产能和基础设施合作。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韩国则处于从中等发达国家迈向更发达的阶段,已步入后工业化的日本也在积极探索新增长点,三国间呈现垂直与水平产业分工并存的复杂局面,同时三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拥有丰富经验和充足资本,而东南亚、南亚绝大多数国家都处于工业化早期和中期,对产能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十分巨大。
中日韩通过开展针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国际产能与基础设施合作,将韩日技术和研发优势同中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丰富经验、富余产能以及亚洲国家自然和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不仅可以创造具有比较优势的有效供给,满足地区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需求,更可减少东亚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三国国际产能合作还将促进亚洲产业链进一步融合,助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是在湄公河地区、南亚等地开展国际减贫合作。三国作为东亚发展模式典型代表,发展经验越发受到亚洲邻国的重视。日、韩是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中国也正式加入经合组织下属的发展中心。三国应合作搭建一个发展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为湄公河、南亚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减贫提出政策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经验,促进亚洲国家的减贫事业。
三是在灾害管理领域合作向亚洲国家推广三国经验。亚洲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中日韩三国在应对自然灾害领域经验丰富,防灾减灾产业发达。三国在加强三国间灾害管理合作的同时,应积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推广三国在防灾减灾与灾后重建等领域的领先经验与成果,协助提升这些国家的灾害管理能力,共同造福亚洲地区人民。
来源:澎湃新闻网,作者是严深春,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